简介

珠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情有义(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情有义

或者说, 别的人对于毛伯温的评价,可能还比不上徐阶。这世上好高骛远却志大才疏的人实在太多了,徐阶自己就有征战的经历,评价起毛伯温的功劳, 自然也客气许多,当然也客观真实许多。搁其他人嘴巴里,指不定毛伯温会被说成什么样。

从嘉靖二年出兵,直到现在, 十七年了,毛伯温耗费的粮草钱财乃至人命也是不少的。算起来这场战争打下来的结果, 大明在现在看来的确没有获利多少, 那么要是说毛伯温这趟差事办得难看, 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如此说来, 也就有了应对的办法。朱厚熜自然也不想让徐阶从兵部抽身,比起毛伯温来, 自然是徐阶更让人倚重。特别是再次想起当年王守仁、杨廷和与夏言三人,对毛伯温的评价, 朱厚熜对这人总是有些防备之心。兵部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也并不想交到这么一个人手里。

朱厚熜这时越发觉得,徐阶方才的话,是在点播他。再看一眼那已经低下头看文书的人, 朱厚熜笑了一笑, 琢磨起这事儿该怎么办好。

自古兔死狗烹都是常见的, 将军在外作战, 浴血疆场保家卫国,回到朝中却不被褒奖反而落罪,这些朱厚熜也都是听过的。还在上辈子的时候,二十来岁的他曾经非常愤恨于统治者的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并将之归为封建帝王的短视和无能的表现,当时是根本就没有想过,他自己也会有一天,主动地做出类似的行为。

当一个人达到了某一个位于该范围内顶峰的高度时,他面对脚下的这片领土,首先考虑的就不是,也不能是公平或者是正义了,制衡才是最为重要的。或者说,这时候考虑的,就是天下间最大的公平。制衡才是帝王之道,为了某个人出头,那才是犯傻。

于是虽然在心里觉得毛伯温的确是人民的大功臣,但是朱厚熜还是决定要打压他。一味地把这个人捧起来,以毛伯温的心机性情,能安生才怪。再者,猛然间在朝中插入一个这样的人,其他人心里也不会乐意接受他。到最后让所有人都抱成一团排挤他,还不如最初就不要把这人的位置安排得那么靠上。

安心劝服了自己之后,朱厚熜心安理得地宣了孙敬亭私下里觐见。这位曾经的御用第一秘书,善解人意还是那么心思灵敏,笔头功夫还是那么强悍。朱厚熜稍微点播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的就走人了,然后在毛伯温还朝时强力的几炮,轰得毛伯温晕头转向。

似乎他再次渡海回国,形式忽然间巨变。就连皇帝看他的眼神,都不像原先那样,隐隐有些赞赏了。毛伯温对于现在的朝堂形势很不了解,他原先的大靠山王谦,现在在朝堂上形同虚设,年纪老迈又不得圣心,只是在这个位子上面虚耗罢了;而他原先的座师汪俊,死在工部尚书的任上也有很多年了,现在的朝堂上六部里面,基本上全都是皇帝新提上来的人。

于是毛伯温的消息很不灵通,大朝会时检察院的几个弹折,都是言辞犀利,直指他办事不用心,带兵不用命,拖延误工玩忽职守,还有诸如亏空粮饷,虚报银钱,贪污腐败什么的,罗列了一大堆的罪名。就好像他征战十几年,没有任何功劳,而是祸害国家人民去了。

毛伯温有些恨恨的看着现任国家检察院长孙敬亭,这人和他原先也是同科举人,应称同年。只是孙敬亭时运不济,考了三次才考上进士,他却是一举中第,他任兵部右侍郎时,孙敬亭才不过都察院一个小小正七品都事;而后他坐上了尚书的位置,孙敬亭才升上六品。

哪知就是他不在的这几年,孙敬亭竟然也成了一部主官。这个所谓检察院,虽说人数不多,却是人人惧怕。孙敬亭官位已然从二品,只与他这兵部尚书差了一级,手中掌握的权势,更不是如今远离京城多年的他可以相比的。

顿时毛伯温有些后悔当年为什么一时被冲昏了头,选择带兵出征而不是留在京城熬资历。若是在京城打混,这么些年,即便他不能宣阁拜相,起码这兵部尚书的位置还是做得结结实实的,那容得这群只会嚼舌头的言官胡言乱语!

现在的形式,毛伯温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皇帝对他已然有些不满了,想必是背后有人谗言。而检察院那里,却是不好办。孙敬亭朝会上时,见了他是连招呼都不招呼一声的,显然是对弹下他这个兵部尚书志在必得。而检察院说的也是有理有据,这么些年,他在外面,要说那些事,他都是做过的。军营中哪有干干净净的人,证据也是好找的,原先以往却没有人这么较真,非要揪着这点事情讨个说法。这些事查办起来不会伤筋动骨,但是也讨不了好。

而朝中能帮他说话,会帮他说话的人,毛伯温还真看不到会有谁。远离朝堂十几年,原先的人脉都散了。老臣子们死的死,退隐的退隐,新人他是没有一个熟悉的。

因此即便是朝会上皇帝并没有对他作出什么评判,对检察院的那几份弹折也只是放在了案头,颇有些留中不发的意思,毛伯温也不敢放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m.1dwx.net)珠玉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