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珠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黄河水灾(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不止是把灾情平抚一下就可以了,朱厚熜希望能够尽量留住多一些的人命。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们,他们的生活估计在今后十几年都会留下这次水灾的阴影。这还是幸运的,那些不幸的却是将会解脱,直接升天了。

做到像后世那样,朱厚熜基本上是不想了,毕竟现在的人没有那么大的觉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是口头上说说。自己家还揭不开锅,可怜的灾民们又不在眼前,谁会那么积极的要求捐款啊?

人民军队……朱厚熜根本就不敢提这个词。现在的这些丘八们,不劳民伤财已经是万幸了,指望着他们去赈灾,很难啊……说不得也得一点一点的灌输爱民的思想和身为军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慢慢地培养这些人的情操了。

最关键的是中间环节,谁能保证没有那只张着嘴的大老鼠等着赈灾的银钱粮食往嘴里掉呢?谁又能保证那些户部拨出来的钱,就能一个铜板不差的交到那些灾民们手里?朱厚熜不是天真的人,他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社会主义的中国,九八年洪水的时候不是照样有人贪污赈灾款?更不用说现在是贪污成风、贪污合理、贪污成规矩的明朝了。赈灾款在地方官眼里,基本上就是奖金。好的,能给灾民们留个十分之一二;良心黑透了的,不但不给,估计还要借着赈灾的名目再多捞一把。

朱厚熜是完全不指望他们的自觉和良知了,他从来都觉得道德的约束力太低,还是法律比较可靠。所以还是派去个钦差大臣,专门管赈灾这一项,还比较让他放心。

只是派谁去,这还有待商讨。朱厚熜看着底下这群全国官职最高的臣子们,指节叩击着龙椅的扶手。

杨廷和第一个排除。他本来就不和自己一条心,自己的思想他也没空也不想了解,下去了也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与其到时候生气,还不如直接不让他去。

再者,杨廷和虽然能干,资历也老,但是他也不是什么清正廉洁的官员。该收的礼,该受的贿,他一向是一点也不少的。并不是朱厚熜想让臣子们都做纯臣直臣,狗都不搭理的那种死硬派,关键是杨廷和就算不是大贪污犯,中型贪污犯的名号他也躲不了。

就看那些按年节出入杨廷和家后门的各府下人们,抬进去的一担一担的沉重东西,就知道他受贿到了什么程度。那些东西可不会是石头吧?朱厚熜估摸着杨廷和的家产没有百万,□□十万还是少不了的,这还只是田产和银钱,不包括那些房产之类的。

这么一个人下去,说得难听一点,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就是朱厚熜烧高香了,可不能指望他义正严词的要求那些人一点都不能贪污。

除了这些考量以外,杨廷和本人也不会想去赈灾的。他一把年纪了,去灾区,能不能回来还得两说呢。万一在灾区染上了什么疫病,吃的东西喝的水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或者是出行不方便,摔着了碰着了,对于这么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头来说都是不得了的事情。让这么个老人去赈灾,不太人道。

杨廷和刚刚根本就没有说一个字,估计也是怕皇帝接着他的话让他出京去。只不过朱厚熜觉得,他的担心和自己对于他的担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杨廷和估计还是在担心手里的权利,怕自己一出京这边老窝就被王守仁端了。再加上赈灾这个由头,给他安上个什么罪名简直是太容易了。他和王守仁正是斗争的关键时刻,这会儿谁离开一分钟都能产生巨大的改变,他可不舍得离开京城,给王守仁可乘之机。

所以不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量,估计杨廷和是绝对不会被派去赈灾的。

杨廷和的同党们当然也不行,他们大多数也都不是什么两袖清风的人,收钱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客气手软。朱厚熜记得,好几年前朱祐杬曾经入京过一次,回到安陆还跟朱厚熜说过向内阁以及朝中诸臣送礼的事情。其中就有蒋冕毛纪汪俊黄侑等等现在朱厚熜都很熟悉的名字,他们都是杨廷和党啊……

在能力上,他们还比不上杨廷和,对于自己想法的理解,估计也不如杨廷和,派下去也没什么大用,难道还要给他们现成的机会让他们下去贪污吗?

王守仁,朱厚熜其实想过让他下去赈灾,他是最适合的人选了。但是,朝堂上却也少不了他。杨廷和现在看着是夹起尾巴做人了,但是只要王守仁一离开,他估计就要猖狂起来了。言官们还在他手里握着呢,虽说夏言现在已经是四品左佥都御史,却毕竟是才上任不久,没有根基,要是杨廷和真的指使着言官们攻击王守仁,估计远在河南的王守仁也要下马了。这些言官们造谣生事,污蔑他人的本事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朱厚熜决定,只要王守仁不自己要求,那就不会派他下去了。

只是朱厚熜心里却总觉得,如果王守仁不主动要求去赈灾,那就真的不像是他心目中的那个王守仁了。说起来,王守仁应该是个什么样,朱厚熜在心里并没有个确切的概念,但是他就是觉得,王守仁应该是真正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珠玉请大家收藏:(m.1dwx.net)珠玉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