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地府的五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修行(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我诧异道:“何解?”

庄子道:“人因欲而生情,因情而淡欲。因痴而恋情,因痴而忘情。有情者归人道,忘情者入仙道,一个情字如此变幻莫名,难道不是一场修行么?”

我摇了摇头,道:“你这解释难通,姑且算你过关。我再问你,何为仙道?”

庄子摇头道:“不敢在阎君面前论仙道。”

我笑道:“有何不敢?你庄周还有不敢为之事么?”

庄子道:“实是浅薄,难有高论。不如论阴阳?”

我点头道:“好,那便论阴阳。”

庄子指了指天界和人间,道:“阎君,敢问天界之阴?”

我愣了半晌,才道:“好一个庄周,来套我的话!”

庄子笑而不语,向我拱手作别。走出几步,又化作大鹏而去。

我望了望天界,在想庄子所问的天界之阴。的确,万事万物阴阳相对,人间为阳、地府为阴。天界为阳,那天界的阴在哪里?这是天仙以上才能悟到的一丝隐秘,实在是不好对庄子透露。

这天地间的道理说简单,当真是简单的很,说复杂,又复杂到了极点。很多道理和隐秘都需要去参悟,修为与境界到了,自然而然便知道了,修为与境界不到,知道了也还是不知道。

庄子关于情的解释倒是让我有些感悟,情是修行,这话还是第一次听到。听到庄子提到老师,才想起又很久没有去拜访过老师了。听说老师的弟子玄都已经出师了,在天界四处游历,天帝并没有抓他去干活,因为玄都自从上了天界还是第一次出行,总不好抓个连路都不认识的天仙来办差。

牧童和药童应该很羡慕玄都吧,他们跟随老师的岁月悠久,却也只是地仙的境界。每日牧牛生火,不曾有一日闲散。虽然偶尔也会偷偷懒,却从未在老师需要的时候缺席过。

人间现在极为推崇黄老之学,不知老师是否会感到欣慰。想了想老师的修为境界,只怕是不会了。到了老师那般地步,又有什么是真正在意的呢?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很久以前,做人的时候还有静下来的时候,成仙之后却少有安静之日,每日不是忙于地府事务,就是忙于思考。大概是因为神仙不需要休息,所以就忽视了清净吧。就如同凡人不需要忘情,所以就忽视了修行吧。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凡人大多在情与欲之中迷失,当你过度的沉浸在某一件事当中,往往会忽略了与之相对的事物。神仙在这一点上并没能比凡人高明,人与仙的差距在这里被无限的缩小了。

什么时候人与仙开始被区别开来的呢?在修行刚刚开始的上古,仙也不过是修为境界高超的人罢了。那时候执掌天地秩序的还是极为遥远的古神。他们才是不同于人的群体,天生地养,生来神通无穷。是在古神离开之后么?仙是因为填补了古神的空白而有别于人的么?

那么仙的身上,属于人的那部分存在,又在哪里呢?如果一个人能够长生,又与仙有什么分别呢?

我不由的想到彭祖,颛顼帝的孙子,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块古神遗留下来的玉,他戴在身上,寿八百岁而不死。最终生无可恋,扯下了那块玉,这才被收到了地府。那块玉被天帝收到了天界,交予三位道祖研究。

彭祖到地府的时候呆呆木木,双眼毫无神采。整个鬼,从里到外都在散发着一种叫做绝望的东西。最终老大给他灌了还叫神仙水的孟婆汤,送他去了轮回。

人与仙显然还是不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自杀的神仙。人与仙,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区别的呢?是因为对天地道理的理解与参悟么?我似乎懂了一些,又似乎更加的迷惘。

我或许该去拜见一下老师了……

从袖中抽出一根竹简,刻了“请假”两个字,发给老大到老十一,天界和地府在传信的速度方面,永远都是很感人。

我在飞往天界的途中收到了其他阎君的回信。

老大:“地府需要你,早归。”

老二:“老九,你又偷懒!!!”

老五:“或许该给阎君定一下休息制度了!”

老六:“知道了,怀城那里我会盯着,放心!”

老七:“老九,你这是要去做什么?”

伊挚:“三天,不能再多了!”

范蠡:“别听伊挚的,六天之后回来就好!”

我:“.…..”

地府通向天界的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地府大多数的鬼叫它“通天路”,鬼差们叫它“两界道”,阎君们则称之为“那条路”。

天界也有不同的命名,天仙们都叫它“天地桥”,金仙们都叫它“阴阳道”。而在天界和地府的官方称呼,其实是“无名路”,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没有名字的路。

这条路上的风景一如既往的好,像是颠倒了时空,群星在天上,也在脚下,日月分列两侧,流光溢彩,美不收收。但走在这条路上的,无论是神仙还是天兵鬼差,都很少有心情来观赏美景,通常都是在拼命的赶路,争取早一点把事情处理完。当然,事务永远都不会有处理完的时候。

三十三天一如既往的平静,我到兜率宫时,牧童和药童都站在门口,隔着老远的施礼。

我走到跟前,回礼问道:“老师知道我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地府的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1dwx.net)地府的五千年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