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皇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明朝的宠妹狂人(3/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朱载康从未见过小姑姑这副小女子的模样,在他的心目中,这位姑姑和娘亲徐芊芊一样,那都是妥妥的”女汉子”。他哪懂得这些少女怀春的心思,倒觉诧异。旁边的俞大猷却笑道:“龙儿不必问,这是《诗经》上有的。注脚也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龙姑娘你说是么?”

永安公主红了脸啐道:“俞大郎,你这臭小子讨打!敢教唆皇太子打趣人,看我回去不告诉我二哥!揍不死你。”说罢,照着俞大猷飞起一脚,俞大猷一侧身躲到了树后,脸上还带着促狭的笑容。更让永安公主又羞又怒。

这下子动静有点大,郑纪听得窗外嘁嘁喳喳的人声,便住琴息香,站起身推开窗户笑道:“怪不得琴声有异,弦乖音谬,原来有人偷听,快请进屋来吧!”

相处了一段日子,都是年轻人大家也随意了很多,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相互拱拱手算是见了礼,只不过面对永安公主的时候,郑纪倒是显得格外的恭敬,一板一眼的显得很是规矩。永安公主红着脸福了福,调侃道:“郑先生,今日聚会要是对对子输了,不会再来一句′为小人与女子难养`吧?”

朱载康和俞大猷闻言大笑,郑纪脸臊得通红,连道“惭愧惭愧!学生不敢”,一时间手脚无措。见到他尴尬的样子,朱载康收住笑,岔开话题问道:“郑先生方才奏的什么曲子,我竟没听过这么好的琴!”

郑纪这才吁了一口气,感激地看向朱载康,抹一把冷汗笑道:“龙公子见笑了,什么好听,音无哀乐,听者有心,弹者何意呢!”一句话说得三人都笑了起来,各自心里想的却不一样。

“咦!”俞大猷问道,“朝宗兄呢,怎么不在家里?”

“他最近可是大忙人!”郑纪笑了笑,说道,“呵呵,前几天,朝宗贤弟听了从安南回来的公务员,在太学的巡回报告,听了这些公务员在海外的经历和感人的事迹,当时就热血沸腾了,他立下了去海外工作开启自己仕途的志向。最近他呀,在积极筹备公务员考试,还在太学报了行政管理补习班,这不!每天下午要去上课。不过我很高兴!看样子科举失败并没有打垮他,他想另辟蹊径当公务员,在海外领地走上他的仕途……”

“这是明智的选择!”朱载康随口答道,“郑兄,条条大路通北京。有能力的读书人趁着年轻,其实去海外领地锻炼几年才是进入仕途的正道,比起抱着书本在家里闭门造车要强多了!随着各条航线的开辟,火车和蒸汽轮船的快速发展,各国的联系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紧密。未来朝廷会需要更多的外向型人才,会对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更加的看重。我敢肯定不出十年,这些敢于走出去的官员,恐怕会成为朝廷的主流,占据主导的位置。”

郑纪心里一动,这少年身上似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气质,爽朗质朴中带有雍容华贵,使人亲而难犯。朱载康忽然发觉自己刚才有些失言,便掩饰道:“方才所言,是我爹爹闲谈时讲过的话,不过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对了,皇上还要到下个月才会回京,廷试肯定要等皇帝回来亲自主持。闲来无事,隔几日我邀郑兄一同出游可好?”

郑纪双手一拱,调侃地说道:“敬从世兄之命!这几日不来,愚兄很是想念。对了,龙哥儿,你不热衷于功名,不学八股文,平日里又看些什么书呢?”

“呵呵,我比较喜欢看史书,”朱载康一落座便道,“闲来无事,倒也读了几本杂书,即以春秋战国而论,着实使人莫名其妙,为何周室经历了八百年,到最后却乱七八糟地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呢?”

“呵呵,以史为鉴,读一读并没有坏处。”郑纪爽朗地笑道,“不过,世兄不学时文,却倒尽追求帝王之道,难道不进仕途,就能出将入相么?”

说得朱载康也开心大笑。永安公主用手帕子掩着嘴,也是笑不可遏。朱载康拿起桌上的宋瓷茶盅儿端详着问道:“我有将相之志,难道先生就没有么?”

“嘿嘿,我怕是不成。”郑纪挥着扇子,感慨地说道,“时代不同了!学是一回事,行又是一回事。大明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这次来参加科举,愚兄感触良多呀!说句实话,如若退回三十五年前,在弘治初年那风云际会之日,我这肚子里的墨水,或可为天子倚马草诏。可现在就不好说了。而今天下日新月异,读书人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呵呵,在下这点能耐,能盼到翰林也就不敢再往下想了。”

朱载康忙安慰道:“郑兄过谦了,其实以先生道德文章,这点想头并非过奢。”

“呵呵,道德文章?恐怕跟不上未来的形势变化喽。方才世兄问及春秋致乱之由,我倒想起了一件事。”稍顿,郑纪转入论题,“历来人们见仁见智各持一端。据我看来,政令不出天子,诸侯不尊周室,乃是祸乱之本!就拿即将成形的明联邦打比方,那些加盟联邦国家就好像当初的诸侯国,刚开始几百个小国,后来成了十几二十个,渐渐的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今后这明联邦一定要避免走向周朝时周王室同样的老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1dwx.net)大明皇弟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