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香江大亨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8章 开始(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在无锚期间,港元的发行机制依然是授权信用发行,发钞银行只需以等值的港币保证金划入外汇基金的账户,即可获得负债证明书,然后就可发钞。

在自由浮动汇率制运行的前三年,香港货币运行较稳定,这段时期,香港持续贸易顺差,港元缓慢温和升值,同时,香港货币信贷放松,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欣欣向荣,而物价指数上升却较为温和。

不过,1978年后,港元货币发行机制的开始暴露出问题,由于港元发行缺乏约束,以及港英政府对金融信贷的放松,香港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诱发港元汇率大幅走贬。

从1978年4月开始,港元汇率开始走贬。

驱使港元走贬的有三大原因:一,香港1978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一直持续到现在;二,港元的货币供应失控,呈两位数高速扩张,且引发严重通胀,1979-1982年间,香港通胀率平均达12.6%;期间尽管港英政府试图调高利率来控制信贷,并用外汇基金抑制港元走贬,但均收效甚微。三,港元的利率水平低于境外美元的利率水平,导致香港居民将港元存款转为美元存款,加剧港元走贬。

1982年9月,英国玛格丽特女士访华,就香港问题与华夏谈判,这一事件成为加速港元兑美元贬值的导火索。

由于华英谈判进程并不顺利,而且在一年内陷入僵局,各种传闻和猜测甚嚣尘上,人们纷纷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港元资产,一些大银行和外国公司也陆续开始将部分资产撤离香港,一些投机者也趁机大肆投机,而港英政府却迟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这使得港元贬值变得失控,引爆了1863年香港本土货币史开端以来最严重的港元信心危机。

1983年九月二十日,这时一个对于香江很晴朗的日子,这一天,传闻港元要被取缔的消息在香港市面上甚渲销尘。

而本来这样的消息只是在新界的一些村落里蔓延,但是谁知消息愈演愈烈,最终引爆整个香港。

而港元要被取缔的消息一传开,最先导致的是香江居民纷纷将港币存款转为外币存款。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毕竟民众都是盲目的,听风就是雨,而大家如果不想一生的积蓄变成一堆废纸的话,那么只能放弃港币存款,转为外币存款。

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美元了,虽然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其美金地位事实上资金不复存在。

但是毕竟就目前的全球范围来讲,美元依旧是世界性的货币,对于此时的香港居民来讲,美元依旧非常坚挺。

所以很多香江居民先冲到自己的存款银行,要求将自己的存款转为美金存款,即使汇率高一些也在所不惜。

初始时候,各个银行当然非常乐意了,毕竟他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不小的利益。

就以新鸿基银行而言,他们开出的条件是港元与美元的兑换汇率为6:1,要知道在九月初的时候,港元与美元的汇率为4.5:1。

也就是说按照之前的兑换比率来讲,新鸿基银行每兑换一美元,就可以赚取一点五港币,这种事情谁不愿意做。

更有黑心银行,譬如玉龙银行的竞争银行恒荣银行,开出的汇率比率为6.5:1。

当然这些居民不会愿意听这些银行摆布的,但是没有办法,现在银行说了算,要不你别兑换,要不你就听我的。

当然玉龙银行也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不过赵禾灼之前听从李志文的话,将银行里的八成以上的存款早早地就兑换成了美元。

而当时港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比率为4.7:1。

所以对于这次汇兑危机,玉龙银行并不担心,赵禾灼更是如此。

赵禾灼甚至希望情况再差一点,毕竟情况越差对玉龙银行越有利。

同时赵禾灼心里在感叹老板的眼光真的太毒了。

事实上香江的那些金融家们不是看不出港币在贬值,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贬值速度会这么迅猛。

所以那些金融家或者商界大佬们只是将手里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和存款汇兑成了美元,而不是像李志文手下的这些产业,将企业的全部资金或者大部分资金都汇兑成了美元。

当然虽然此时新鸿基银行和恒荣银行的汇率比率都到达了6:1以上。

但是赵禾灼并没有紧跟他们的步伐,也将玉龙银行的汇兑比率调到6:1。

而是每次都是香江各大银行中的最低,每次都比最低的银行低0.3。

当然赵禾灼也不是傻子,这种好处仅限于对玉龙银行的存款用户,而且承兑金额也只是他们在玉龙银行的存款金额罢了。

至于其他的人来说,不好意思,玉龙银行对其暂停汇兑美元。

毕竟如果赵禾灼放开口子,那么绝对会有其他银行的人拿着大笔的港币来玉龙银行承兑美元。

当然这对于早已知道结果的赵禾灼来讲,其实算是在赔钱。

但是在赵禾灼向李志文建议后,李志文点头同意了。

对于此时来讲,玉龙银行是亏了,但是在以后汇率稳定下来之后,玉龙银行绝对会在香江市民的心目中脱颖而出,间接为玉龙银行打了广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香江大亨传奇请大家收藏:(m.1dwx.net)香江大亨传奇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