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海底两万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十三、强制性睡眠(1/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翌日,1月10日,鹦鹉螺号又下潜航行,速度极快,我都无法估计它到底航速几何,但至少是有每小时三十五海里。其螺旋桨在飞速转动,难以数出它的转数来。

我在想着那架神奇的电机,它不仅向鹦鹉螺号提供动力、热和光,还能保护它不受外界的侵犯,使鹦鹉螺号成了一个圣约柜,但凡触碰它的人,必遭电击。我这么想着想着,心里不免升起一种无限景仰之情,而且由此对制造该艇的工程师们产生强烈的仰慕。

我们一直往西行驶,1月11日,越过位于东经135度、北纬10度的韦塞尔角。韦塞尔角是卡奔塔利亚湾的东端。这里仍然潜伏着不少的暗礁,但分布得却很稀疏,而且航海图上都有精确的标注。鹦鹉螺号较为顺利地避开了其左舷的莫尼岩礁,以及其右舷的维多利亚暗礁。这些礁石位于东经130度、北纬10度,我们的艇一直严格保持着按这一纬度航行。

1月13日,艇驶入帝汶岛海域。尼摩艇长了解这座位于东经122度的岛屿。该岛面积为一千六百二十五平方里,由印度王公统治着。这些印度王公自称是鳄鱼的后代,也就是说,他们源自人们所能说出的最古老的血统。因此,他们的那些身披鳞甲的祖先得以在岛上河流中大量繁衍,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动物。人们对它们倍加爱护,娇惯它们,奉迎它们,喂养它们,把年轻姑娘送给它们当美食,外来人如果胆敢打这些神圣的蜥蜴类动物,那可是不得了了,必然惹火烧身。

不过,鹦鹉螺号并未与这些丑陋不堪的动物争个高低。帝汶岛只是在大副中午测量艇的方位时才露出了不多的一会儿。同样,那个名为罗地的小岛我也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罗地属于帝汶群岛的一部分,岛上的女子在马来人口市场上享有美女的美誉。

鹦鹉螺号从这儿开始,行驶方向有所改变,朝着西南方驶去。此时船头正朝向印度洋。这个古怪的尼摩艇长这是想把我们往哪儿带呀?他是不是想重回亚洲海岸,还是想靠近欧洲海岸?一个想躲开人烟稠密的大陆的人,是不会做此决定的呀!他是不是想往南去?是不是要绕过好望角和合恩角,径直驶往南极?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航行,轻车熟路,方便自由,他是不是想重返太平洋?过些日子定能知晓他究竟想去何方。

经过卡捷礁、海伯尼亚礁、塞林伽巴丹礁和斯科特礁——这些礁石是陆地与海洋相争的最后几个据点——之后,1月14日,我们就望不到陆地了。鹦鹉螺号的行驶速度一下子减慢了,而且变得怪兮兮的,忽而在水下航行,忽而又浮出水面行驶。

在这段行程中,尼摩艇长对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进行了有趣的试验。通常情况之下,这类试验是用相当复杂的仪器来进行的,但无论是用温度探测器(其玻璃管常因水压而破裂),还是用以金属的电阻不同为依据制造的仪器加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总让人觉得不太有把握。而且,所取得的数据又无法充分地加以检验。尼摩艇长则相反,他亲自潜入海底去测量水温,他的温度计与各水层的海水接触,立即就能把准确数字显现出来。

就这样,鹦鹉螺号有时靠往储水舱里灌水,有时靠艇侧翼的斜板,陆续潜到水下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七千米、九千米和一万米的深处进行检测,最后获得的结论是:在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深度,无论什么纬度,海水温度是恒温的,始终都是四点五度。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着这些试验。尼摩艇长对这些试验认真而有热情。我总在揣摩,他做这些试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这好像不太可能,因为没准儿哪一天,他与他所做的记录就会一起葬身于未知的海域的!除非他打算把他的试验结果告诉我。但这就等于是承认我的这次奇异的海底旅行是有其期限的,然而,我却并未看到这次旅行到底何时是个头儿。

不管怎么说,尼摩艇长还是把他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告诉了我。这些数据构成了一份关于全球主要海洋海水密度的报告。从他把所得数据告诉我这件事中,我获得了一个与科学无关的个人信息。

那是1月15日的早晨,我与尼摩艇长在艇顶平台上散步,他边走边问我知不知道海水的不同密度。我回答他说不知道,而且我还补充一句,说科学在这个方面尚缺乏精确的观测报告。

“这方面的观察我做过一次,”他对我说道,“而且我敢保证它们的准确性。”

“那挺好,”我说,“但鹦鹉螺号可是另一种世界,艇上的学者们的秘密是传不到陆地上去的。”

“您说得对,教授先生,”他沉默了片刻之后对我说道,“这确是另外的世界。它像太阳周围和地球相伴的那些行星与地球不相干一样,与陆地并不相干,地球上的人永远也不知道土星上或木星上的学者们都在研究些什么。不过,由于机缘巧合,命运把我们这两个世界的人给弄到了一起,我可以把我所观测到的结果告诉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海底两万里请大家收藏:(m.1dwx.net)海底两万里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