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大话士族(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当时的司马睿只是一个没落的王室成员,他不可能有什么翻身的资源,那么建立东晋的功劳应该在王导身上。

王导又是个什么人呢,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王导不是一般人,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导是士族子弟,他的身后站立着一个赫赫有名的士族大阀——琅琊王氏。

而王氏家族也不是单独在战斗,它还联合了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大家族。

这些大家族联合在一起做什么呢,建国!

这不是在开玩笑,当时士族的力量很大,而且大到你不敢想象。

他们控制着土地,又通过土地来控制种地的农民。不仅如此,他们垄断了当地的经济,掌握着一地的经济命脉,粮食、食盐、冶铁、纺织、当铺、漕运等各行各业都在他们掌控之中。

掌握了经济还不算,他们还垄断了官场,但凡是现在当官的还是以前当过官的,都是这些大家族内部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熟人社会,为什么呢,因为地域太广,政府管不过来,所以通过家族管理。

一个地方的名门大族在该地行政事务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因为这个家族掌握了统治当地百姓的人情网络。

而士族更进一步,它通过官场积累将家族的统治区域无限放大,在民间根深蒂固。

所以说,这些大家族的联合已经在长江以南搭建起了从上到下的一整套统治体系,他们缺的只是一个能够镇得住场子的皇族而已。

然后司马睿来了,他登上了皇位,建立了东晋。

东晋王朝建立的那一天,王导代表的各大家族们就都转正了。他们从此不只是士族大阀,而且还是把持国家社稷的重臣团体。

司马睿借助士族而建国,士族依靠司马睿而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买卖,双方都落到了实惠。

而司马睿虽然是皇帝,日常发号施令却要顾忌王家的意见,没办法呀,全国整套统治体系都是人家建立起来的,皇帝也要看人脸色呀。

所以说当时又流传着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意思是说,琅琊王家与司马家一同享有天下。

士族能够做到这个份儿上,厉害了吧。

这里面有个问题,士族大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他们的原始积累是从哪里来的呢?

政治上的问题往往要从经济上来寻求答案。

士族之所以能够坐大,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土地兼并。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都到地主家去了,地主的土地又被士族给夺去了。农业社会谁掌握了土地谁就掌握了国家命脉,士族能够发展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汉朝以来封建王朝在选官用官方面实行过察举制、征辟制,到了魏晋的时候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些都是科举制之前的制度,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用考试,有人推荐或者是家族背景强就能做官。

说简单一点就是拼爹、拼关系。

看明白了没有,出身决定一切,什么后天努力啦,开挂逆袭啦,这些桥段在士族门阀统治的时代根本不会存在,因为当时的社会阶层是固化的。

士族阶层通过世代的积累垄断了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王者,不服不行。

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士族禁止与寒门、庶族通婚。

这里所说的寒门、庶族还不是平民百信,而是只“富”不“贵”的一般地主。

南朝刘宋时代,寒门出身的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去拜访士族张敷。

按理说狄当、周赳也都是做官的人,人家来登门拜访你应该以礼相待才对。

但张敷不这么想,他作为士族,打心眼里瞧不起两个人,命令家仆将客人坐的位子移得远远的,在客人走后还把狄当、周赳两个人做过的垫子给丢掉了。由此可见当时门阀制度之森严。

一般人家里有个人能够做官就不得了了,士族子弟可不这么想。

让他们做官,可以,但要讲条件,官小了他们不做,负责具体事务的官他们也不做,他们称这类官为“浊官”,做了这种官是很丢人的。

那他们要做什么官呢,位高权重的官、清贵的官、能够管理其他官员的官。

看到没,就这么任性,就问你服不服。

这样的历史发展下来只能是贵者愈贵,贱者愈贱。

但士族门阀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由于有着家族传承,门阀里面也培养出了很多能人、名人。

像王导、王羲之啦,出身于琅琊王氏;曹操、曹丕、曹植那一大家子出身在谯郡曹氏;周瑜、周循等人出身于庐江周氏;谢安,谢玄,谢道韫等人出身于陈郡谢氏等等。

士族门阀制度的贡献是培育出了许多政治大家族,这些家族通过盘根错节的相互联系支撑起了一整套统治系统,这个系统是比较稳固的。

稳固到什么程度呢。朝代都已经更替了,家族还活着。

最明显的就是隋唐时期的例子。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代表的就是李氏门阀,这个李家从南北朝一路走来,在隋朝显贵,随后又开创了唐朝。

而李家不是个例,隋唐时期的士族大阀可以概括为五姓七望,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晋阳王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1dwx.net)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