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可怜的大唐(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四川和关中的事情说完了,我们再来说一下赵匡凝。

赵匡凝现在是荆襄节度使,治所在襄州(今襄阳)。

这个人喜欢读书,家中聚书千卷。一般喜欢读书的人为政都比较宽仁,赵匡凝也不例外,治理地方很有政绩,深得百姓们的拥戴。

赵匡凝早年归顺了朱温,但与李克用又眉来眼去。

当时朱温打郓兖的时候,李克用派李承嗣、史俨等人去救援朱宣、朱瑾,后来二朱战败了,李承嗣、史俨跟随朱瑾流落到淮南。

两员大将,数千名骑兵,就这么无家可回了。李克用表示很着急,总要把自己人接回来啊,但道路被朱温堵着呢,怎么办呢。

李克用想到了赵匡凝,给对方去了一封信,想要从荆襄借道,接史俨、李承嗣回河东。

可惜这封信并没有送到赵匡凝手里,半路被朱温的人截获了。

朱温看过信后,大怒,心想赵匡凝你真不是个东西,我与李克用是什么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投降了我竟然还敢和他眉来眼去的,这不是找抽吗!

朱温派遣大将氏叔琮(当时还没死)、康怀英攻打赵匡凝。

氏老爷子是员猛将,一口气打下了泌、随二州。康怀英也不甘示弱,从赵匡凝手里夺走了邓州。

赵匡凝慌了,马上送钱给朱温,说别打了,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就饶了我吧。

朱温当时东征西讨,也没有太多精力放在荆襄,见把对方教训得差不多了,也就适可而止,退兵了。

这样一来赵匡凝知道朱温有多狠了,老实了很多。

赵匡凝还是有实力的,他打朱温不行,不代表打别人也不行。

前期荆南节度使成汭把自己的地盘搞丢了,辖区的土地多半都被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占去了。

赵匡凝派自己的弟弟赵匡明带兵攻打荆南,一鼓作气把雷彦恭赶跑了,占据了江陵。

赵匡凝上表朝廷,任命赵匡明为荆南留后。

至此,荆襄、荆南被赵氏兄弟控制。

赵氏兄弟有个特点,那就是死忠于大唐朝廷。

此时天下大乱,各路藩镇都关起门来谋发展,不上贡了。这哥俩却不跟别人一样,无论天灾人祸,总会按照规定时间给天子上贡,从来没有断绝过。

当然,这些贡品最后都落入了朱温手里。

但你如果认为赵氏兄弟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行贿朱温,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这两个人对朝廷的忠心是用生命来写就的。

对此,我们后文会提到。

现在,我们再来说朱温。

前文我们提到过,朱温在称帝的道路上要解决三件事,前两件事我们都讲完了,下面来说最后一件事。

这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抢夺舆论话语权的事,朱温要对付的是当朝的公卿贵族以及王室残余力量。

解决公卿贵族的事件就是“白马之祸”,主持这件事情的人是朱温的谋士——李振。

李振这个人在能力方面能够和敬翔齐名,但在气节、人品方面跟敬翔比可就差多了。

总体来说,这个人十分不要脸。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白马之祸的前因后果就知道了。

李振之前是个书生,他在大唐“咸通”、“乾符”年间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参加科举考试。

但这位老兄连续考了将近二十年,一次也没有考上。

这对读书人是个很大的打击,当年黄巢就是因为考不上才去造反的嘛。

李振和黄巢还不一样,他没有造反的武力和本钱,只能从读书人转化成小人。

李振十分痛恨大唐的士大夫阶层,认为是他们误了自己的青春,害了自己的前途。

这也情有可原,先不说当时的科举考试有没有水分,单从人性方面来分析,人总是要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而且这个理由往往出在别人身上。

李振要复仇。

这种人不得志则已,一旦得志就要害人。

李振很快得志了,因为他跟对了人,这个人是朱温。

朱温在杀了昭宗皇帝李晔之后,野心进一步膨胀,他根本不把唐哀帝李柷放在眼里,抓紧时间筹备自己的篡位事宜。

篡位的道路上有一个团体挡道儿,这个团体就是大唐的文官集团。

当时的宰相、三省六部首脑还都是忠于李唐的人在把持着,这些人虽然都已经是光杆司令,但你想要漂漂亮亮地登基,就需要这些人跪地喊口号,这样得来的皇位才正宗,天下人才认。

现在这个时候把忠臣变成奸臣是不容易的,因为该是奸臣的人早就变了,也不会等到现在。

既然思想上改变不了,那就从肉体上消灭。杀了这些人之后换一批新的,照样可以圆满登基。

在这一点上朱温与李振不谋而合,两人相视一笑,勾肩搭背憋坏去了。

狼狈为奸莫过于此。

李振对朱温说:“朝廷的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我们现在就把他们杀光,把尸体扔到黄河里去,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

朱温笑而从之。

杀人的地方在白马驿(位于今河南滑县),包括左仆射裴枢、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致仕太保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在内的三十余人遇害,尸体被投入黄河。

随后朝臣又被杀了一百多人,这都是李振的杰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1dwx.net)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一点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